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在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发文 为脑出血血肿清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2025.10.11

2025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游潮教授、马潞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宋莉莉教授团队在Lancet子刊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发表论文“Surgical outcomes from haematoma evacuation for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n the INTERACT3 study”。该研究为脑出血血肿清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提示手术可改善患者的生存和功能结局,进一步推动了该领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

from clipboard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接受血肿清除术的临床获益仍存在争议,既往研究(如 STICH、STICH II)结果不一致,部分研究(如 ENRICH)仅显示脑叶出血患者从微创手术中获益,深部出血患者获益不明确。该研究是INTERACT3 试验的二次分析,聚焦中国82家中心的5772例发病后6小时内入院的急性自发性脑出血(ICH ) 患者。主要结局指标为 6 个月时的不良功能结局(mRS 5-6分),次要结局指标包括 6 个月时 mRS 评分 4-6 分及死亡率。

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接受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占比 24.4%,其中72.6% 采用开颅术)6 个月时不良功能结局(mRS 5-6分)风险显著降低(OR=0.71,95% CI 0.55-0.92,p=0.010) ,死亡率也显著降低(OR=0.55,95% CI 0.40-0.75,p=0.0001)。且该结论在倾向评分匹配、缺失数据填补等敏感性分析中一致,提示血肿清除术或可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生存及避免严重残疾。

from clipboard

该研究首次在超5000例中国急性脑出血患者中证实,血肿清除术可显著降低患者 6 个月时的不良功能结局及死亡率,为全球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争议提供了来自中国的高质量证据。

我院神经外科马潞教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宋莉莉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我院神经外科胡鑫副教授、徐建国教授,澳大利亚乔治健康研究院欧阳梦璐高级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2025年9月,该团队还在Neurology发表研究成果,急性脑出血的强化降压治疗研究(INTERACT3)研究表明,实施积极的组合性管理(或称护理包)可改善急性脑出血(ICH)患者的预后功能。然而,对于积极的组合性管理中每个组成部分对获益的相对贡献仍存在不确定性。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lanwpc.2025.101669

作者:刘燕 胡鑫 编辑:袁婧 刘欢 来源:神经外科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