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特稿】让西藏百姓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藏医疗团队工作纪实 2025.07.3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开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开诊当天义诊活动

“新医院修好了,也正式开诊了,我们以后都不用翻雪山往成都跑找华西的专家看病了。”6月20日,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西藏自治区医院)正式开诊,义诊现场一位长期为消化疾病所困扰的西藏患者激动地说到。7月21日,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对外开放,8月底,医院还将开放外科病房、手术室。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华西医院西藏医院的顺利开诊和运行无疑更具别样的意义。

四川与西藏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川藏自古一家亲。长期以来,四川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西藏所需、川大所能”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区位、人才、学科、科研、医疗等特色和优势,积极践行华西医院作为国家部署在西部地区的疑难危急重症国家级诊疗中心的使命和作用,大力推动华西医学与西藏地区高原医学、中(藏)医药、地方病防治等领域的合作,围绕“大病不出藏”的重大目标,派出了一批又一批援藏医疗团队,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功建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真正让西藏的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优质医疗服务。

这座矗立在雪域高原、外形似格桑花一般的现代化医院,既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见证,更凝结着华西援藏医疗团队数十载接续奋斗的心血,彰显着西藏卫生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任何时刻“站得出” 在医疗服务中彰显华西担当

“要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善后等工作。”今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指示,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定日县地震-华西专家在定日县人民医院指导救治

当日中午,华西医院西藏医院的3名专家主动请缨携带移动CT车,与华西医院本部派出的6名专家于当晚分别抵达定日县人民医院、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执行地震伤员救治任务。日喀则海拔超过3800米,余震不断,给救治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大家一边吸氧一边讨论病情,工作从早上持续到晚上。一名多发骨折的82岁老人经过接力救治脱离生命危险;一名因胸廓受压继发缺血缺氧性脑水肿的5岁孩子不仅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还通过“空中生命通道”转运至成都。

“我们要尽我们所能,让每一位地震伤员得到有效救治。”华西医疗专家们的全力以赴,也赢得了伤员、家属和当地医护人员的信任。让专家们暖心的,不仅是伤员家属口中的那声“谢谢”、那句“扎西德勒”,还有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护士们送来的甜茶、椰汁。

关键时刻“站得出”,在一次次医疗应急任务中,医疗团队经受住了考验,彰显了华西担当。

from clipboard

华西专家团队赴林芝雪崩现场开展救治与心理疏导

2023年1月17日,西藏林芝市派墨公路发生雪崩,华西医院选派4名外科专家赴当地指导伤员救治与心理疏导;2022年8月15日、18日,派出2名感控专家、4名重症专家前往西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2014年8月9日,西藏尼木县境内318国道发生特大交通事故,44人遇难,11人受伤,选派心理专家赴西藏对遇难者家属和伤员开展心理救援。

近5年来,华西医院救治了来自西藏自治区的门诊患者17万余人次、住院患者近3万人次,通过互联网为当地患者看诊5万余人次。为了更好帮助西藏患者,在门诊成立了藏区服务中心及“解语花”藏语志愿服务小分队。当地人生了大病,常常会被当地医生建议“要到成都的华西医院才能治”“去华西医院找我的老师就能治”。

如今,华西医院开到了西藏老百姓的家门口,在西藏人民需要健康救助的任何时刻,华西始终与西藏人民患难与共、守望相助,映照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人才培养“留得下” 在帮扶支援中打造华西模式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深谋远虑,为实现西藏社会长治久安、满足西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指明了方向。

华西医院早在1994年就开始选派医疗专家赴藏定期开展义诊,至今共派出22批次、220人次。每次华西专家进藏义诊的公告一发布,一个小时号源就抢空。每到一处,无不受到藏族同胞的欢迎。得知有华西专家要来,曾有当地干部专门组织下乡发现的特殊病人接到义诊点。“这些病人都是我们下乡发现的,病情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请专家给他们会会诊,给个意见,如果要送到华西医院治疗,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当地干部对群众的深情,也深深感动着医疗队员。

西藏委培住院医师座谈会

从2018年开始,华西医院对口帮扶西藏那曲市尼玛县人民医院,先后选派39名专家,通过支持软硬件建设、规范医疗流程、提升临床带教技能等,为当地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医疗队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给当地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华西医院坚持开展“造血式”援藏工作。自2004年起,通过委托培训推动西藏基层医疗队伍能力提升,为西藏培养了750余名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藏医师培训“华西模式”。

2024年,华西医院对完成培训的西藏学员和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6%的学员留在西藏从事医疗工作,已成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实现了“能力强、留得下”的预期目标。

“规培训练帮助我培养了系统的临床思维、练就了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尤其学到了不少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在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工作的曲珍,曾在华西医院进行了三年的规培学习。她说,如今的临床工作她不仅做到游刃有余,即使遇到了复杂病例也能做到临危不乱,这都要得益于华西规范的规培训练。

此外,华西医院还与拉萨市、昌都市、那曲市、山南市等地的多家医院开展远程医疗,包括远程疑难病例会诊、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深入尼木县、日土县、噶尔县、普兰县等开展大骨节病、包虫病、先心病等地域性高发病的筛查和救治。

2024年暑假,在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和医院医务社工办的组织下,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前往西藏阿里地区联合当地医务人员为3-18岁儿童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随后,两批共计11名患儿前往华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7岁的男孩仁增加参正是其中之一。他脸上的笑容也让辛苦奔波的医护人员欣慰:“我们的付出是实实在在地帮助一个个幼小的生命、一个个无助的家庭。”

自1997年起,华西医院持续深度援助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帮助其从无等级的基层医院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4年,医院门急诊累计接诊患者人次、出院患者人次、住院择期手术台次均实现较大增长。无论是医院整体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服务能力、临床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输血”到“造血”,不变的是华西持续带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初心,不变的是让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民也可以享受到东部发达地区医疗技术水平的愿景。


科研援藏“立得住” 在重大项目中展现华西作为

“规划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西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一项重大举措……要发挥科技创新关键性作用,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坚持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建设好这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华西医院参与建好这条进藏“天路”坚定了信心和决心。

from clipboard

为川藏铁路理塘隧道建设工作提供医疗服务

近年来,华西医院承担着高原铁路卫生保障工作,针对高海拔超长深埋隧道建设作业人员健康稳态维持、高原易发疾病风险防控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展健康干预和远程医疗保障技术体系研究,搭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平台,集成智能诊断、远程医疗与紧急救援一体化技术,在色季拉山隧道、拉月隧道、理塘隧道等标段进行成果示范应用,实现施工沿线万人级参建人员检查检验、筛查评估、远程医学服务全覆盖,确保参建人员“上得去”“待得住”“下得来”。

华西医院利用医工结合优势,还联合川藏铁路建设工段研发便携式制氧设备,解决了高海拔超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氧供不足及粉尘、二氧化碳蓄积等问题,打造了川藏铁路“铁路建设卫生保障示范点”;牵头制定了《高原铁路沿线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基本要求专家共识》,明确了高原铁路沿线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模与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置与服务能力、设备物资配置等方面的建设标准与规范,为高原铁路沿线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供了专业指引。

高原人群重大心脑疾病筛查和干预研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迫切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今年4月,由四川大学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的重点研发及转化重点专项“高原人群重大心脑疾病筛查和干预新型关键技术与应对策略研究”在西藏拉萨启动。2009年以来,医院主持援藏或高原疾病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项目80项。医院还组建华西高原健康联合研究所,建立实体化高原医学中心,高原医学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口援藏30周年新闻发布会

2024年底,华西医院受邀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卫生健康对口援藏30周年新闻发布会,分享了对口援藏工作以及相关经验做法。

西藏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才能实现西藏繁荣进步,才能开创西藏更加美好的未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藏医疗团队成员,既有医疗服务保障工作人员,也有人才培养工作人员、科研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他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未来蓝图的绘就者与实践者。他们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统领,以更加有力的行动承担起历史责任,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与各族群众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新篇章!

来源:宣传部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